一、方框圖和工作原理
㈠ 流量信號閉環負反饋系統
㈡ 90°干擾自動補償系統
㈢ 頻率-電流變換系統
二、互換原理
三、線路分析
㈠ 放大器
1.交流放大器
2.直流放大器
㈡ 相敏整流器
㈢ 電壓-頻率變換器
1.電壓-頻率變換電路
⑴ 變換過程
在圖4-34所示的電路中,當輸入電壓u3為0時,雙三極管BG15的右半部三極管在電阻R45、R46的偏置下導通,導通電流Ie2在R42上的壓降使B點電位為-0.6V,使左半部三極管剛好處于截止狀態。因為它截止,C19不充電,所以A點電位為+9V,BG17的射極通過R44與A點相接。由于R44很小,只有47Ω,所以BG17的射極電位也是+9V,而它的基極電位是+405V(由R48,R49的分壓比決定),基極電位低于發射極電位,因此BG17、BG16都處于截止狀態。當有直流正電壓輸入時,BG15左半部的三極管開始導通。它的集電極電流Ic1對C19充電,使A點電位逐漸下降。當電位降到3.8V時,BG17的射極電位比基極電位低0.7V,這時BG17就開始導通,它的集電極電流提供給BG16作為基極電流,使BG16也導通,它的發射極電流流過R49,在R49上產生電壓降,使C點電位上升,促使BG17進一步導通。這是一個很強的正反饋過程,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使BG17、BG16處于飽和導通狀態,BG16的集射極間呈短路狀態,C點電位就由+4.5V跳變到+9V。與此同時,C19上的電荷通過R44、BG17、BG16放電。在放電過程中,A點電位隨之上升。當它升至大于8.3V后,BG17的基射極間的電壓就小于0.7V,使BG17退出飽和導通狀態,轉向截止。這一過程是上面的逆過程,強烈的正反饋使BG17、BG16迅速截止,C點電位恢復到原來的4.5V,C19又重新開始充電。重復上述過程就形成一連串的脈沖輸出。其波形如圖4-35所示。
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,為了保證C19的順利放電,減小C19的放大時間、提高電壓-頻率變換的線性度,需要再C19放電時間內中斷Ic1,因此把R46接到C點。當C點電位從+4.5V上跳到+9V時,該電壓使BG15右半部三極管的集電極電流增大。由恒流源差動放大器的特性可知,這時Ic1就要減小,因此適當選擇R46電阻值的大小就可以使Ic1中斷。
在圖4-34的電路中,二極管d1的作用是產生頻率上限限制特性,防止停振。因為當輸入直流電壓大于二極管D1的導通電壓(約0.7V)后,輸入電壓就被箝位在0.7V上,輸出脈沖頻率就不再跟隨直流放大器的輸出電壓u3作正比變化,而是被限制在某一頻率上,如圖4-36所示。如果沒有這種特性的話,那么當輸入信號偶爾過大時,就會使Ic1很大,以致輸出脈沖對Ic1的反作用消失,C19在放電過程中也還伴隨著Ic1對它的充電。當充電速度大于放電速度時,C19上的電荷就放不掉,電路就不能恢復到原來狀態,輸出脈沖就消失,從而出現停振現象。如果電路一停振,乘法器的輸出即為0.這樣,0°閉環系統就處于開環狀態。這時,即使輸入端的偶然因素消失,開環放大量很大的放大器也會把原來正常的輸入信號放大到很大,足以使放大器飽和,而u3仍保持在很大的數值,使電路一直處于停振狀態。這樣,整機就顯得很不穩定。為了消除這種不穩定,就要求電路具有頻率上限限制特性,不出現停振現象。
⑵ 數學關系
2.脈沖整形電路
⑴ 電路的穩定狀態
⑵ 脈沖前沿過程
⑶ 準穩態過程
⑷ 關于脈寬穩定性的討論
3.倒相器
㈣ 0°乘法器
㈤ 高精度量程調整裝置
㈥90°乘法器
㈦ 頻率-電流變換系統
1.頻率-電壓變換電路
2. 穩壓電源
3. 阻尼裝置
4. 電壓-電流變換電路
四、調試和校驗
㈠ 單元(1)的調試
㈡ 單元(2)的調試
㈢ 單元(3)的調試
㈣ 單元(4)的調試
㈤ 整機調試
五、主要技術指標
優量電磁流量計
(具有國家認可的電磁流量計制造資質,中國具有影響力的電磁流量計廠家之一)
計量器具生產許可證: 蘇制02000305號 電磁流量計執行標準: JB/T9248-1999
精品級高壓電磁流量計,每套帶第三方檢測證書;優量流量計,就是不一樣
|